微妙在低俗

前拆《新地下室录音》中Marcus Mumford谱曲主唱的“堪萨斯城”,再下手,是Rhiannon Giddens献唱的“钻戒”。

不知道如果不是品着主题一句句翻译歌词会不会察觉不到,但这首歌如果没有察觉到人物的微妙,感觉就是一首歌词平淡的新乡村歌曲,传统的浪子回头故事线索。男主寻新欢,弃旧爱,遭遇煎熬,现在想重回故地,重续前缘,这是故事主体。不寻常的细节是,这是个黑男人。在憧憬幸福生活的时候,他想的居然又是钱多,女人多。这岂不是吃一堑不长一智?这是,如果这是你我。但这不是你我,是黑人文化中的黑男人,他们衡量好生活的标准还只是最基本的生存和繁衍,其它尚未形成概念。

那这是不是又在渲染低劣价值观?

那看你是怎么看的了。你居高临下地看,这是该杀的;你设身处地地看,把人逼到该杀境地的环境才是该杀的。

Bobby从打出道就始终保持这从下往上看的视角,早先也许是只朴素的感情驱使,到了1965年,写出Like a Rollin’ Stone,想明白屁股决定脑袋之后,才是真正刻意拉低自己,让自己在思想感情上与自己代言的人休戚与共。这一主题成了自此以后的主要题材,“寄自别克6”、“椽子让你笑”、“瘦子之歌”。1967年当然还没与停止,我感觉,在伍德斯多克的粉色房子地下室里的大量习作,都是演练生活在下层黑人的思想感情里。

这是需要修炼的内容吗?——推己及人——难道不是吗?所有想成仙成神的修炼都是痴心妄想,这个我们知道了,但所有像超凡脱俗的修炼其实也都是误导,真正的修炼是凡到根、俗到底。

微妙在低俗,不在高雅,假如你看不出歌曲涉及的是真正下层人基本生存的喜怒哀乐,谈什么道德?谈什么艺术?谈什么歌曲的好歹?譬如一些美食博主走遍天下,品评美食,完全是瞎扯,都是在拿自己狭隘的口味说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所有地方主食都是客观存在的美食,外来人说长道短,立场不对则纯粹卖弄小人之见。歌曲是一样的,作者你比我高雅,我不随你玩,玩不起;你比我低俗,我设身处地,改造思想,因为我们是为占绝大多数的、低层平俗的人民群众服务的。

意识到歌曲“钻戒”的男主是个夸夸其谈的黑仔,你会觉得他活灵活现,就像电影里常见的那种角色,(这才是歌词的魅力所在,)而适合这种角色和气质的音乐形式应该是什么?应该是底色发黑的吧?主要由白人玩白人听的乡村风格似乎不对吧?

想想看,如果是Eric Clapton配唱,或者是John Mayall,抑或是The Rolling Stones,都会更有感觉吧?要是Muddy Waters,或Robert Johnson,或Charley Patton呢?那当然更地道,但也许歌词就需要做大调整。那就偏离了初心,姑且搁置勿念。

尽管音乐是歌曲给人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没有第二次机会,所以没留下印象和没留下好印象会让我们错过有趣的灵魂,但是,如果你已经知道那是个有趣的灵魂呢?第一印象还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