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咀嚼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对Bob Dylan的评语:“他在丰富的美国歌唱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意识到这话其实可以两解,可以是创造了新的歌唱表达,也可以是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这个评语的表达应该颇费了评委们的心思,而评委们的这点心思,可是费了20年时间转变的结果。
那么,在Bob Dylan身上到底歌唱和文学是怎样一种纠结方式?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下另一个问题:Bob Dylan是如何一举成名的?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人说他的特点就是歌词像诗句,再加上此番获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都认为是文学性使其一举成名。荒唐!文学性和通俗性几乎是相悖的,通俗才能使人成名,文学性只是有助于彰显独特,保持盛名。
让Bob Dylan一举成名的是歌曲Blowin’ in the Wind。1962年4月,这首Dylan花了几十分钟创作出来的歌,迅速在纽约格林尼治村被歌手们传唱,很多歌手录制了它,Peter, Paul and Mary录制的版本一路升上了流行音乐排行榜第二位。更大的影响来自街头,这首歌成了当时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集会和活动的曲目。1963年8月华盛顿集会上歌手献唱的第一曲,就是Peter, Paul and Mary演唱的这首歌,Dylan本人也在集会上反复亮相演唱。在现代民谣圈,在流行歌曲界,在时政领域,他从一个自惭形秽的小混混,变得名声大噪。
这首歌真的有那么好吗?Dylan本人从不这么认为,他的朋友Dave van Ronk甚至讥笑他“这什么玩艺儿嘛?”连Joan Baez也认为这首歌没什么内涵,好在浅显。1963年7月新港民谣音乐节之后,Dylan拒绝在公开场合唱这首歌达8年之久。1971年8月,当George Harrison希望他在“援助孟加拉”音乐会再次演唱Blowin’ in the Wind时,Dylan竟反问:“你怎么不唱I Wanna Hold Your Hand?”
那为什么这首歌反响巨大?因为它是率先喊出大众心声的口号。只有口号适合集会呼喊,而且口号不能复杂,复杂了就不是大众心声。当时民权运动中常唱的歌还是借用若即若离的黑人福音歌曲,或左翼民歌手隔靴搔痒的歌曲,纽约民谣圈的歌手们则仍沉溺于演唱老民歌兴趣中,而战后一代敏锐的道德神经正频繁经受着报纸和电视上残酷场面的蹂躏……歌曲Blowin’ in the Wind替他们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这些不道德的事还要持续多久?你们还能受得了吗?
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一直被戏称为理想主义的一代,并解释是物质生活优越把他们惯坏了。这其实是主流媒体转移目标的说法。战后一代恰恰是在冷战宣传之下培养成的爱憎分明,道德感敏锐的特点。为了冷战需要,媒体和教育体系歇斯底里地灌输美国完美,共党邪恶的观念,为的是全民支持军火工业,为的是有朝一日送他们上战场。然而这种教育首先带来了反作用力,那就是这一代人开始发现美国不仅不完美,而且丑态百出,让他们无法容忍,这才是60年代动荡最深层的原因。愤怒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黑人民权运动,而Bob Dylan就是第一个用歌曲喊出愤懑的那个人。Blowin’ in the Wind就是的几句口号,它引发了战后一代的强烈共鸣,它成为一代人良知的代言。仅此而已。这首歌是一代人的心声,也是Dylan一时的心声,但根本不代表他的思想。因此当人们不时夸Dylan是一代的代言人时,他本人听起来就像是在恶心他,他常常反应非常激烈。人们其实只是在说那一首歌,而他早已十万八千里之外。
战后美国的大多数人,其实对种族问题和冷战问题只理解到Blowin’ in the Wind的层面,再深了他们感受不到也压根不愿接受。但在当时,Dylan本人迫切的愿望,是表现出他的思想远比Blowin’ in the Wind深刻和丰富得多。最强的驱动应该是向周围歌手证明,自己的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名副其实。还没有找到证据显示他是有意识还是下意识,但显然他的歌中开始出现传统歌曲和身边歌手作品中所没有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是明显的文学表达。
1962年9月,也就是Blowin’ in the Wind创作5个月之后,Dylan在Hootenanny演出中唱了一首真正不同凡响的新歌,A Hard Rain’s Gonna Fall。这首歌的具体创作日期和创作过程细节并没有相关交代,但肯定是9月或之前,绝不可能是之后,不可能是10月份肯尼迪披露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之后,有感而创作。然而这首歌偏偏一直被公众和媒体,甚至被评论者解读为描绘核战到来的恐怖景象,即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绝望情绪。又一次,多数人对这首歌的反应与音乐界、文学界南辕北辙。
民谣音乐界自50年代以来人气蹿升,但审美兴趣一直在地道古朴的民歌。Blowin’ in the Wind还算符合旧曲新词的民歌标准,但和古老民歌的魅力相比,还是乏善可陈。迫于其政治影响巨大,民谣歌手们只是在民歌杂志上“探讨”Bobby的长短。然而,Hard Rain的出现让所有人哑口无言了,不是因为其完美地符合了标准,而是因为其完全超出了标准,让人无从置喙。传统流行歌曲沿袭口头文化便于记忆的第一原则,歌曲都是单一母题的,即歌中所有描绘细节都围绕单一的故事或情节展开。而Hard Rain,歌中的意境细节跳跃散漫,照Dylan自己说“每一句都是一首歌,没时间展开了写,所以写成一首歌”。显而易见,Dylan在用歌曲的形式写诗,或者说将诗的表达引入了歌曲的形式。尽管没有第二个人写他这样的描绘铺赋式歌曲出名,但这首歌让民谣界敏锐的歌手看到,创作歌曲具有的传统民歌所不具备的个性魅力。于是很快,原创歌曲蔚然成风,一扫前尘。
诗歌文学界当时是否表现出了惊喜?文学界应该为此而惊喜,但根本没有。文学永远是孤芳自赏的领域,你可以欣赏它,它不会欣赏任何其它,这是它的属性决定的。Bob Dylan吸引过文学爱好者,但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不会喜欢他胜过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但Hard Rain的确吸引了一位诗人极大关注,就一位,他就是Allen Ginsberg。2002年,Allen在纪录片No Direction Home中说到1963年乍听Hard Rain时热泪盈眶,即便提到此事他仍眼眶泛红,声音哽咽。他说:“似乎火炬从一代人传递到了另一代人。”没有第二个人对这首歌是这样的反应,因为,拿掉Hard Rain套用民歌Lord Randel的套路:“你看到了什么,男孩女孩们?”你看到的几乎就是Allen Ginsberg的诗《嚎叫》。
Howl:
I saw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adness, 我看到我辈中最聪明的人毁于疯狂 starving hysterical naked, 挨饿受冻,歇斯底里 dragging themselves through the negro streets at dawn, 蹒跚于黄昏的黑人街区 looking for an angry fix… 为求一剂猛药……
A Hard Rain’s Gonna Fall:
I saw a newborn baby with wild wolves all around it 我看到新生婴儿四周围满了野狼 a highway of diamonds with nobody on it 嵌满钻石的公路上空无一人 a black branch with blood that kept drippin’ 一段黑树鲜血直滴 a room full of men with their hammers a-bleedin’ 手拿带血锤子的人挤满房间 ten thousand talkers whose tongues were all broken 千万说客都断了舌头 guns and sharp swords in the hands of young children 钢枪和利剑在年轻孩子手中
甭管Bobby是刻意还是下意识地套用了Allen的句式,借鉴了Howl的意境,结果是现代民谣与垮掉一代诗歌产生了碰撞。而Allen Ginsberg超乎寻常的反应,源于这首歌与他才有的超乎寻常的共鸣。
你说Bob Dylan的作品有没有受到文学影响?显然有,Howl的影响是明显的结果,而且有人注意到Dylan甚至在现场演绎Hard Rain时模仿Lawrence Ferlinghett朗诵的腔调。Bob Dylan除了尝试过垮掉一代,还明里暗里尝试过很多文学手法,文学显然对其有影响。但文学影响很深刻吗?什么叫深?他还尝试过《圣经》,他还尝试过《易经》,也能算影响深吗?我看也就是自然地影响,自然地借鉴,他对Allen Ginsberg的研究决不及对Woody Guthrie的百分之一。